台大物理系客座副研究員 林育中
科技部最近推出了一系列新的計畫項目,統合在「前瞻晶片系統及半導體設計」計畫,其中包括MRAM、RRAM、量子計算及人工智慧晶片等子項目。以內容來看這也許是在目前政府以「前瞻」之名規劃的許多大型計畫中唯一擔的起前瞻二字的計畫。
MRAM與RRAM都是新興的記憶體,對於物聯網、高效能計算的發展至為關鍵;量子計算對於特定應用的計算速度遠超過一般電腦以二位元為基礎的計算速度,注定未來將在機器學習中大放異彩;人工智慧晶片正是實施機器學習的重要工具。這些領域目前都只在初發軔的階段,以後的發展無可限量。在自動駕駛、智慧家庭、工業生產、智慧交通甚至醫療、教育等領域,都有可能將之完全脫胎換骨。
這些是未來願景式的科技及應用,是以前瞻。以台灣的強項半導體來切入這些領域,有強力的依託;架橋結合產業與學界,為產業培養立即可用的人才,為畢業生創造高薪的職缺,整體看來稱得上是有謀略的計畫。
只可惜這些真正前瞻的計劃全部加起來陳良基部長說要「爭取」一年十億的經費。這個真正前瞻計畫的經費竟然比「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每年千餘億經費的零頭還不如!在這裏我看到的是政府資源嚴重的錯置-將絕大部份的錢虛擲於過去,只將零星的錢幣投入對未來的許願池,況且這個經費還在爭取的過程之中,一切尚在未定之天。
由於所求的經費如此的卑微,計畫只能做晶片的線路設計。對於這些領域更核心的技術,譬如MRAM的磁性材料以及矩磁翻轉機制技術,或者量子計算的系統建立等,計畫中完全付之闕如。與美、中、日、韓這些競爭對手相較,即使以相對經濟規模調整後,我們對未來技術的投入真的太少。這還只是近憂。
遠慮是經費、資源的移轉對基礎科學研究的衝擊。原來產業技術的研發由經濟部支持-特別是技術處,基礎科學的研發則是由科技部的前身國科會支持,涇渭分明。現在科技部逐年向產業靠攏,固然有利於產業獲得學術界的奧援,但是也相對排擠了學術界研發基礎科學的資源。
與過去比較不一樣的是基礎科學與產業技術的距離變近了。以MRAM為例,其中的記憶單元的工作機制甫於2007年獲得物理諾貝爾獎,而量子計算中的運算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用的貝爾定理前年才被實驗完整的證明。
基礎科學的研發轉換為產業尖端科技現在往往只有一步之遙,將資源移向產業端而疏於照顧基礎科學的研發,會讓產業科技長久的動力熄火。政府如何重新配置資源於科技政策,將同時影響基礎科學與產業科技研發的成敗。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