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李佳容
曾經有學者以博奕理論中的膽小鬼賽局(chicken game)推論,中國大陸應該放棄「不排除武力來解決台灣」的武嚇說法,才能拿到賽局理論中的「次好結果」;台灣則應該以「主動要求談判」的策略,在賽局中保障「最好」與「次好」的結果。
上述對於中國大陸來說,所謂「次好」的結果,就是在武嚇、但不必實際採取武統的情況下中獲得「兩岸統一」;而台灣則須採取「主動要求談判」的策略,若能在談判桌上,提出與以往不同的條件,同時又能達成協議,則可以保證獲得賽局中「最好」或「次好」的優先選擇權;選擇可能是:應該「接受談判結果」、或是「拒絕,並維持現狀」。
觀察兩岸近期的發展,從賽局的角度來看,我們發現中國大陸對於台灣的各種打壓,雖然不必然以武統來明白表示,要強迫台灣接受一國兩制,但在實質的作法上,卻可能比「武統」或「武力犯台」來的更恐怖。即使蔡總統不斷親上火線,嚴正抗議「中國挑戰中華民國(台灣)」的底線,但筆者認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我方必須以賽局理論,重新檢視何者是對台灣「次好」的結果,或者如何避免賽局理論中「最差」的情況發生。
首先,根據IMF的數據顯示,中國大陸已於2017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世界經濟體,並有可能在2025年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兩岸經貿發展已相當「頻繁」的局勢下,中國大陸減少對我國各種人員、物品等貿易的往來,即是一種對我國的「打壓」。
此外,民進黨執政以來,中國大陸對我國的邦交國,持續採取「拔樁」的策略,這是「表面上非武力犯台」,但實際上卻是挑戰我方「維持現狀」底線的作法。中國大陸實際上是採取「打壓」策略,來逼迫蔡英文承認九二共識,使大陸可以得到「次佳」的結果。因為對中國大陸來說,「最佳」結果依舊是兩岸統一,「次差」與「最差」則分別是「維持現狀」與「台灣獨立」。改變現狀,向一國兩制推進,反而是次佳的結果。
反觀台灣,目前採取表面的「維持現狀」策略,但兩岸則常見冷和下的硬對抗,加上「去中國化」,對中共來說,則是賽局上「次差」的結果。
蔡政府並非沒有試圖採取「主動要求談判」以獲得「次佳」結果策略,但是無論是「蔡習會」,或是蔡英文在APEC等各種國際會議派到對岸的「使節」,均無法達成與中國大陸「坐下來好好談判」的結果。很明顯地,中國大陸目前不會讓台灣得到真正民進黨式維持現狀的「次佳」結果;反之,某種程度上還希望台灣連「維持現狀」(如少掉邦交國)都做不到,一方面逼迫台灣回到「九二共識談判桌」,另一方面,若蔡政府片面宣佈「台灣獨立」,中國大陸更可以「台灣片面改變現狀」的理由,進行「武統」,大陸仍可以保有「次壞」,而不是「最壞」的結果。
薩爾瓦多甫與我國斷交,接下來也許還會有其他邦交國與我國斷交。實際上,兩岸的發展已經不是「維持現狀」了,台灣已在兩岸關係的對抗中,節節敗退。
筆者在此呼籲,若台灣想要避免「最差」的賽局結果,或是獲得比表面維持兩岸關係更佳的結果,也許還是要端出「對岸願意上談判桌的籌碼」,無論這個籌碼是否包含「九二共識」。即使蔡政府在其執政剩下的兩年中不願意妥協,也不願意為了上談判桌而尋求共識,但至少也要避免「最差」的情況發生,避免對岸以各種手段,持續動搖我國的「維持現狀」。
APEC, 台灣獨立, 維持現狀, 膽小鬼賽局, 薩爾瓦多, 賽局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