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龔邦華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烏克蘭總理澤倫斯基表態只要有第三方的安全保證,願意考慮烏克蘭的中立,也就是說在把烏克蘭帶到這個地步之後,他終於可以接受一個俄羅斯長期以來要求的立場,這凸顯是一場極為荒謬的戰爭。
烏克蘭人到底為什麼犧牲?為了什麼而戰?是為了爭取獨立嗎?不是,它原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是為了爭取加入北約嗎?不是,因為北約根本沒有應允它的加入。而且即使到現在,烏克蘭人等於替北約各國做抗俄的抵死防禦之際,北約仍然不認為烏克蘭值得成為他們的一員。
澤倫斯基這齣戲已經快要演不下去,他的英雄主義讓烏克蘭人付出最寶貴的生命,而烏克蘭真正想要卻只是一個夢。也就是說,這整個戰爭是為了一個原本就不會實現的夢想。然後他一面打一面說已經領悟,一面說領悟一面又在期望西方能夠改變態度。他的反反覆覆,說詞不一,一下哀求西方、一下痛罵北約、一下說絕不讓步、一下說可以商量,這已經嚴重到有如得到精神分裂症。這說明他心中其實非常清楚,不管這場戰爭烏克蘭表現地有多好,如何讓俄軍嘗到苦頭,只要加入北約的目的沒有達成,烏克蘭人民的犧牲根本沒有價值,也不會得到回報。
這就是極端擁抱西方的下場,也是台灣最好借鏡。不要說台灣人絕對沒有烏克蘭那種戰鬥民族的性格,台灣領導人也沒有澤倫斯基的勇氣。至少他敢去挑戰西方,用幾乎是歇斯底里方式去揭穿北約的虛偽。台灣的領導人敢嗎?而如果烏克蘭的民眾以及領導人已經做到極致,方法用盡,也不過換得一個必須中立的立場,台灣有什麼條件一面倒地聽美國的?尤其美國看來根本不在乎烏克蘭人的性命,只希望戰爭繼續下去好拖垮俄羅斯?烏克蘭的教訓就是,如果它夠了解俄羅斯的理想主義(儘管瘋狂)以及西方的現實主義(儘管醜陋),這場戰爭根本可以完全避免。
烏克蘭最後可能必須維持中立的命運告訴台灣一個可以走的方向。那就是從極端靠向西方調整回來一些。就算台灣國內的氣氛已經無法做到在美國與大陸間保持中立,但是可以走中庸主義,也就是不走極端的路線。不要老是被美國利用去觸動中方敏感的神經。然後要真正聽懂對岸想要表達的,要知道紅線在哪裡。
現在澤倫斯基終於領悟到當烏克蘭把加入北約納入憲法時,就是越過了俄羅斯的底線,也注定了烏克蘭現在的命運。因此他曾懊悔地說,或許納入憲法前應該舉行公投。台灣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做出讓對岸覺得完全跨越紅線的作為,但是在美國一面說反對台獨一面老是要拿台灣刺激中共下,已經和那條紅線越來越近。
執政黨如果看懂了俄烏戰爭的啟示,那就是不應該過度炒作反中情緒,要多容忍國內比較親中的聲音,讓認同兩岸一家親的台灣人成為一個緩衝,成為雖非主流,但卻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樣才有本錢與美國交涉,也才不會被美國牽著鼻子走。而如果是更加民粹,更加以反中為意識型態換取選票,然後更加擁抱美國,繼續讓美國把台灣當棋子,那麼台灣人將會成為下一個烏克蘭,就是替美國人打代理戰爭,然後向烏克蘭人民一樣,死得不明不白。
(圖片選自聯合報)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