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不願冷戰,齊求「共存」

資深媒體人 烏凌翔

從川普政府末期開始,中共外交部門就常常批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與澳洲等美國盟友的「反華言論」是一種「冷戰思維」,一直到最近,還常常這麼指控。言下之意,冷戰是一件壞事。

雖然拜登本人九月下旬在聯合國年度世界領袖大會親自回應:「美國誓言不追求分裂世界的新冷戰」。然而,他同時也說「世界面臨著在西方擁護的民主價值觀和專制政府對民主價值觀的漠視之間的選擇」;美國反對「強國主導弱國」的企圖,將「以我們的價值觀和實力為我們的盟友和朋友挺身而出」。

這就有點麻煩了,因為不同的價值觀即代表對立的意識型態,若雙方各有一群盟友集結成兩個陣營,其中甚至有極少數願意執行「代理人戰爭」,再加上中、美官方近年高額的軍備、太空、科技投資,似乎舊冷戰幾項特徵中,唯一還沒出現的就是美、中經濟高度互賴-不同於美、蘇冷戰時期的經貿互不往來。

也許這會是美、中「新」冷戰的主要特徵:大家一邊吵吵鬧鬧,一邊還有空間做點生意?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為這個概念提供了可能性。10月初,她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公開演講的現場問答時,提出與中國貿易「再掛勾」(re-coupling)和「持久共存」(durable coexistence)。當然,她同時也提出一些前提,譬如美國期望能重建製造業與增加工作機會;戴琦強調美國不能只專注產業上游的設計研發,「沒有製造,就沒有發明」。

各界對戴琪的講話,褒貶不一;中方的反應很謹慎,繼續聽其言,觀其行

中共排斥冷戰的心結可能是因為美國「和平演變」了前蘇聯,造成戈巴契夫政府倒台,難免忌諱美國「故技重施」,而美國冷戰後對中國近三十年的「交往」政策,也確有此意。不過,現在,拜登政府想法轉變了

11月9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接受CNN知名主持人 Fareed Zakaria專訪,明白表示美國拜登政府無意改變中國,而是尋求「共存」(coexistence),並且承認美國之前期望中國體制有根本的轉變,是「中國政策的錯誤之一」。

「共存」的概念又被提出,對於曾經在1953年由周恩來向國際社會提出過「和平共處五原則」的中共來講,應該有些耳熟,但是檢視其內容,就知道「台灣問題」是一個大障礙,為何?

來看一下五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美國持續支持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譬如邀請台灣參加民主峰會,會對於中國來說就是侵犯主權、不尊重領土完整,也是干涉內政,一下子觸犯了至少三原則,最後一條「和平共處」的基礎就沒了。所以,也拒絕冷戰的中國大陸不會接受這種「共存」。

事實上,「和平共存」這個概念本身就是很「冷戰味兒」的。曾經在1959年成為首位訪問美國的前蘇聯領袖赫魯雪夫就曾提出過「三和路線」-和平共處、和平競爭、和平過渡-的外交方針。期望東西方緩和、在和平競爭中超越美國的赫魯雪夫,卻也策動過「第二之柏林危機」與「古巴飛彈危機」等等不太「和平共存」的挑釁之舉。

美國一方面上上下下異口同聲拒絕冷戰,但戴琪與蘇利文又先後提出帶有冷戰相關記憶的「和平共存」一詞,也許無心?主張與美國和平共處的赫魯雪夫,最後被軍方出身的強硬派布里茲涅夫政變趕下台軟禁以終,這段結局顯然不曾動搖習近平不與美國正面衝突的意志,他在2017年川普總統赴北京進行國是訪問時就表示「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至今仍是中國對美國交往的基調。

只是太多的「戰狼」外交官與戰狼式言詞,帶動了一大票小粉紅的激昂情緒,無視中國整體國力還遜於美國的現實,也就模糊了中國的說詞:崛起國也許是挑戰國,但不一定要爭奪霸權。不過,美國顯然不相信。
外交辭彙其實不重要,共處也好、共存也好、低盪也無妨、和緩也可以,美、中如果真心不想打仗-不包括唆使盟友打代理人戰爭喔-就必需戮力磨合出相處之道。我們吃瓜群眾只希望磨合別太激烈了吧?

(照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8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9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9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9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0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