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陳徵蔚

不爭文白爭眼球,讓世界閱讀我們!

健行科大應用外語系副教授  陳徵蔚

近來課綱文言與白話之爭吵得沸沸揚揚,擁文言者認為文化精粹不可偏廢,擁白話者則聲稱文言文桎錮年輕人心靈,甚至有學者認為,過去的文言文選文背後都有意識型態。無論擁護或反對,雙方都在撼衛他們認為對青年學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只是,這些專家學者似乎沒有注意到,文白比例或許還可以調整,但當前青少年最大的問題,是「不閱讀」。

文白比例,是國語文專業之爭;然而現今最大的問題是,一般學生除了應付考試之外根本不閱讀,管他文言還是白話,吸引力都比不上IG。影音媒體大行其道,早已改變了大眾攝取資訊的偏好,當象牙塔中的學者還在討論文白比例,時下年輕人正在看直播。如今「大笑向文士,一經何足窮」是時下年輕人的普遍心態,因此文白爭議出現了令人憂心的現象:專業人士熱議,民眾態度卻偏冷,學生甚至期待「大解放」,最好以後別考文言文。

無論課綱如何制定,文白比例如何調整,如果課程內容引不起學生興趣,那麼都只是應付考試的工具,考完就會還給老師,甚至比例越高,越容易引起「學習倦怠」。在現今中學考試掛帥的教學環境裡,國文老師為趕教學進度大多只能「釋義」很難「賞析」,學生當然只會感覺壓力,卻無法領略文章之美。管他文言白話,只要進入考試體系中,都難免美感盡失,更遑論培養學生的審美與邏輯能力。

無論支持文言還是白話,都是站在教學角度的考量,卻沒有站在學習者角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徒務文字灌輸,而忽略新媒體侵蝕文字影響力,是當前台灣國語文教育的盲點。當閱讀人口不斷流失時,問題已經不再是文白,而是如何重拾學生學習興趣。只要學生有興趣,自然會自主學習。只要願意課外閱讀,又何必侷限課綱中文言文有40篇還是20篇?如果學生下課後都在打手遊、看IG,即使白話或文言任一派大勝,又有何意義?

近年來教育界常談到「翻轉教學」,學生在課外學習的更多元,更深入。因此我們可以理解文白兩派學者的堅持,但是我們也不禁提醒:問題不完全出在文白,救救逐漸流失的閱讀人口吧!「白話文運動」早在五四時代胡適等人都已經搞過,白話文的自由活潑,文言文的精鍊深遠,誰不知道?問題是「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 不知其善也」,學生沒有興趣也是惘然。

國語文教學應該正視啟發學生興趣的策略,改善教學法、考試方式活潑化,甚至應該深化語文與新媒體的整合,將文學變得時尚點、酷ㄧ點,不要只有道貌岸然或是故做憂鬱的朗誦,學學國防部出資拍電影、微電影,甚至鼓勵研究與產學,開發文學手遊,當三國主題手遊正夯之際,居然沒有國語文、文學界人士借力使力,豈不可惜?

其次,許多中小學國文老師努力活化教學的案例,應該更被重視推廣。還有不少作家,例如高詩佳出版一系列關於趣味教學、國文作文的書籍、邱昭瑜以生動筆調說文解字的叢書、張曼娟小學堂、蔣勳美沉思系列等等,只要能夠貼近生活、啟發智慧,無論文白都可以被大眾接受。

文言、白話只是知識的「載體」,重點是文字傳達的訊息。文言可以譯為白話,白話可以改寫為文言。重點是內容耐人尋味,而且讀者願意閱讀,甚至有所共鳴,勇於表達,國語文就可以發展延續。文言文當然重要,否則中國不用成立「孔子學院」。白話文自有其實用性,自五四至今皆然。只是我們該深思,當世界都在學中文的今日,我們為何仍侷限於文白之爭?眼界是否小了些?台灣擁有世界級文化遺產「正體中文」,且從未經歷文化大革命,保有深厚的文化底韻。為什麼我們不好好思考,如何讓世界閱讀我們呢?

viewpointtaiwan

View Comments

  • 提到世界,難免聯想到不同國家或行政區的法規差異(比如美國各州有自己的婚姻法),然後就聯想到一般法規通常會不溯及以往,比如說民國初年,可能清朝時期即存在的各種配偶關係仍有效力,那在那個時空下的配偶或婚外朋友等情感相關文言文,是否有同時介紹清朝與民國(甚或各國租界與地方婚姻習俗)的相關各種婚姻相關法規? 感覺上應該會讓學生對文章的觀感有不同!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