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作家, 葉耀元

「兩國」≠「兩岸」

25 2 月 , 2016  

美國加州大學政治學講師 葉耀元

為促進中國與台灣的經濟交流,民進黨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列為優先法案待審,並希望將原先的版本所強調的「兩國」關係,改變為「兩岸」關係。就務實的角度來看,中國當然樂見台灣自己「降格」,以呼應中國政府對台灣的國際定位。但民進黨此舉是否恰當,是否某種程度傷害並背離了自己的選民呢?這部分就非常值得討論。

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處理敏感的兩岸關係。過去無論是馬習會,或是兩岸經濟貿易協定,都在在地強調中國與台灣非屬「國與國」的關係,而是在一個中國的框架下的兩個分立政府。然而上個月的大選,已經直接證明了民眾對於「一個中國」的反感,對於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的批判。

但從現在民進黨在立法院的行為來看,民進黨似乎是要延續國民黨的傳統,強調一個中國的現實,打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舞台。那民進黨的作為不是跟國民黨無異,選民不是完全的被晃點了嗎?

筆者不想特別去幫民進黨說話,或是試圖去為民進黨辯護。但兩岸關係中的眉眉角角,實實在在的壓迫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生存空間。簡言之,如果民進黨重申陳水扁或李登輝時期的「兩國論」,台灣與中國之間的交流勢必會中斷,甚至倒退。以中國現今的經濟實力,台灣的市場是可以被割捨的。是此,如果台灣在未來仍想維持與中國之間的經濟交流,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就成為了必然的選項。

然而一個中國原則,卻反過來挑戰民進黨自身作為台灣本土政黨的綱領。當民進黨接受了一個中國原則之時,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的差異,就會徹底地消失了。這難道不代表著,這些將選票投予民進黨的廣大選民根本性的被欺騙了嗎?

筆者認為,民進黨如果想要發展一套有別於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勢必不能固守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國論雖然會挑戰中國敏感的兩岸神經,但一旦放棄台灣的主體性與獨立性,則民進黨勢必會在下次大選之時失去民意的支持。「在夾縫中求生存」這句話,完全體現了民進黨其兩岸政策的窘境。

如果民進黨想要維持自己的獨特性,重提兩國論絕對是必經之路。然而要用甚麼方式提出兩國論,要在什麼場合重申兩國論,則就再再的挑戰民進黨與蔡英文的政治腦袋,畢竟連美國也不願意看見民進黨挑戰或改變兩岸現狀。

但是當民進黨接受「兩岸」關係的架構,而不去強調台灣做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主體性之時,台灣,就將只是中國大陸的一部份;而現有的合作關係以及將被通過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也不過是所謂的「中國內政」。台灣真的可以透過矮化自己來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嗎?香港回歸之後在政治與經濟上的改變,已經顯著的體現了中國政府的蠻橫與無常。台灣是否要走上這條道路?蔡英文是否要成為第二個馬英九?則就有待觀察了。

 

,

By



Recommend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