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專欄作家陳徵蔚

《比利·林恩中場戰事》唱出小人物的悲歌

健行科大應用外語學系副教授  陳徵蔚

如果不是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可能不會太好。這齣號稱以每秒120格新3D技術拍攝的電影,並沒有運用太多煽情的鏡頭來炫技;相反地,它以如同手術刀般的精準視角,冷靜切開了美國進軍伊拉克戰爭的殘酷真相,令荒謬的戰爭透過一個19歲的士兵比利·林恩的眼睛,汨汨淌血般抽剝開來。

比利·林恩(Billy Lynn)這個名字的發音,令我直覺想到「雷根糖」(Jelly Bean)。雷根糖是一種顏色繽紛的糖果,不同口味放在一起嚼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滋味,恍若比利·林恩五味雜陳的心情:他受到美國人擁戴與表揚的那個日子,卻是他自覺生命中最糟糕的一天。電影裡令比利成為英雄的2004年10月23日,正好是李安的50歲生日。在現實生活中,那可能也是李安生命中最矛盾的一年,因為2003年他執導的《綠巨人浩克》反應兩極,他已經在考慮是否要退休。但2005年的《斷背山》卻又讓他的導演生涯攀上另一個高峰。

雷根糖除了口味複雜外,它的名字由來是因為美國前總統雷根特別喜愛吃這款糖果。甚至在他過世時,他的口袋中也放著一罐雷根糖。雷根擔任總統之際,在「兩伊戰爭」選擇支持伊拉克海珊政權,非但提供武器與軍援,同時也默許伊拉克以農業、醫療、民用船名義運進口可以製造生化武器的「軍商兩用貨品」,成為海珊日後製造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MD)的原料來源。

無獨有偶,美國有史以來最賣座的紀錄片,麥可摩爾(Michael Francis Moore)的《華氏911》(Fahrenheit 9/11)陳述了布希家族與軍火商的深厚關係,美國暗中軍援阿富汗以抵禦蘇俄,造成塔利班勢力崛起。從雷根到兩任布希,美國先是將武器交到阿富汗與伊拉克人手中以取得政治與國際控制權,然後再透過發動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牟取軍火暴利。

於是,從雷根時代對於伊拉克海珊政權的扶植,到兩位布希總統對於阿富汗與伊拉克問題的兩面手法,直接導致了後來美國發動波斯灣、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原因。為了掃蕩伊拉克境內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美軍士兵喪失生命。然而美軍敵人手裡拿的武器,其實卻正是過去美國政府交給他們的同一批裝備。

比利·林恩的長官曾經不只一次提到「輪迴」與「因果」,甚至在片尾以印度教的「象頭神」(Ganesha)來傳達這種近乎尼采「永劫回歸」(eternal return)的概念:「該要在戰場上陣亡的躲不掉。因為該要進入你身體裡的子彈,早已經發射了」。回想雷根政府扶植海珊政權,而布希政府再以「世界和平」名義搞垮海珊,這不正是一場政府開槍,人民挨子彈的戲碼?

在護送磨菇遺體回美國的飛機上,一群發了戰爭財的人們,熱烈款待美國大兵。當士兵與商人們同歡時,比利想起飛機後艙磨菇的遺體,還靜靜躺在蓋著國旗的棺木中。這樣的景象,根本就是美國政府與軍火商把酒言歡,而美國士兵馬革裹屍,戰死他鄉的具象化符碼。比利的姐姐凱曾不只一次提起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提到美國戰爭的不正當性,似乎正代表了這種批判的聲音。

而當反對他回歸戰場,並批評政府時,尖銳的言論激怒了坐在輪椅上的父親,雖然全身癱瘓,但父親仍噓聲制止。雖然電影並沒有交代他們父親為何受傷,但那癱坐在輪椅上的形象,讓我聯想到奧立佛·史東的越戰批判電影《七月四日誕生》。誕生於美國國慶日的男主角羅尼,因為強大的國家使命感參加越戰。然而在越南戰場,他看見美軍不分老弱婦孺無等差射殺的醜態,他自己也誤殺同袍,又在戰鬥中受到重創,導致全身癱瘓。他被送回美國,在漫長的復健過程中逐漸被眾人與國家遺忘,他忿忿不平,感受到戰爭的虛無,以及美國政府的虛偽,最後走上反戰之路。羅尼是典型的戰後創傷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受害者,而在《比利·林恩》裡,凱也經常提到這個詞彙,甚至安排心理醫生為比利治療。比利的父親與姐姐,各呈現了《七月四日誕生》裡羅尼的一個面相,亦即對於戰爭的失能,以及對於戰爭的批判。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並不算是一部好看的電影,而且從好萊塢的商業角度觀察,這種充滿隱含意象的作品,通常叫好不叫座,甚至可能是票房毒藥。然而,這部電影卻充滿了強大的後座力,彷彿是後勁沉猛的烈酒,越是品味,越覺得底蘊深長。李安從一個亞洲人的角度細膩觀察了美國社會的光明與黑暗,然後透過比利·林恩面前燦爛的煙火,以及身後黑暗、不為人知的創傷,精確描寫了不只屬於美國人,同時也屬於這個世界的沉重傷痛。

政客的荒謬、政策的搖擺、戰爭的殘酷、介入他國內政的蠻橫,以及身處國際糾紛夾縫中,努力求生士兵的無奈與創傷,李安用穩建的運鏡,不慍不火地說著一個血淋淋的故事。這是一個集體「後創傷症候群」的時代,而代價由全世界承擔。海珊倒下,伊拉克陷入混亂,伊斯蘭國繼之而起。在歐巴馬宣布從伊拉克戰場抽身的數年之後,他又重新身陷對抗伊斯蘭國的泥淖。川普當選總統,宣稱美國將從「世界警察」搖身一變成為「世界保鑣」。要接受美國援助的國家,都要付錢。或許,比利最後又將回到戰場,然而戰爭的意義是甚麼?英雄的代價又何在?或許這是他永遠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吧?

viewpointtaiwan

Recent Posts

台積電與日本合作深化快跑,是因為美國助推?

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烏凌翔  ...

10 個月 ago

民進黨執政下只有人民被電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0 個月 ago

國民黨會在立法院強力監督政府

學術工作者 徐惠 (閱讀全文....

11 個月 ago

新國會應該全力掀開民進黨八年執政遮羞布

資深媒體人  江振義 (閱讀全...

11 個月 ago

中投、欣裕台收歸國有 行政法院為虎作倀!

中華民國法律政策協會副理事長 ...

11 個月 ago

總統絕對多數決,改變扭曲的民主

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汪...

11 個月 ago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