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 楊秉儒
這幾天大家都把關注焦點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環台軍事演習上面,可是,真正可怕的,是今天從臺灣物流市場傳出的消息:許多進出口貿易商與物流業者都接到貨運公司通知,包括經由大陸轉運而屬於「臺灣進口」、「貨抵臺灣」的貨物,如果進出口報關單據僅標明ROC、臺灣、Taiwan、中華民國等,所有非標明「中國臺灣」中英文字樣的貨品,大陸海關就會直接扣貨,全部進行扣押或銷毀。
說一句實在話,這次的環台軍事演習雖然對臺灣未來影響深遠,可是並沒有任何立即性的傷害;畢竟中國大陸會藉著這次還台軍事演習發動武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武統」還沒有付諸實行,但是「窮台」這場「經濟戰爭」已經宣告開打,而且力道之強,可能會是「直接割喉割到斷」的「割喉戰」。事實上,中國大陸海關早在2011年時就已有類似的相關規定,只要兩岸關係有風吹草動,該通知就會不斷地發送,就連美中貿易戰時也曾出現,只是執行力道沒有很強硬;可是,如果這次中國大陸是跟你玩真的了呢?這一刀砍下去,就代表國際上任何一個外國發往臺灣的進口商品,舉凡要經過大陸轉運的,或是所有中國大陸要發往臺灣的貨品,甚至包括中國大陸及任何地區經由大陸要發往臺灣,即使是經由臺灣轉出口,所有涉及「臺灣進口」的商品包裝標注與通關報關相關文件,都將受到全面的檢查管制,而不是你只要外包裝、外箱不要有繁體字、不要有有「Made in Taiwan」,然後乖乖的標注「中國臺灣、中國台北、中國高雄」就可以了!問題是,按照台灣法規,若在貨物上標記「中國臺灣」,貨物就無法從臺灣出口,兩岸標示各自對立,讓廠商困擾不已。相關單位是否會修改《貨品輸出管理辦法》,給予出口標示彈性?主責的經濟部國際貿易局裝死不回應,廠商求助無門!
臺灣GDP有65%以上仰賴進出口,中國大陸與臺灣在2021年的貿易依存度為42.3%,雙方往來金額相當龐大,臺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順差達到1,716億美元(約新台幣5.11兆元),一直到今年,中國大陸仍是臺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如果臺灣所有須經由大陸海關進出口的貨物,無論是「出口大陸」,供應鍊零件或半成品,或是「從大陸進口至臺灣、經由臺灣出口國際」,只要涉及「臺灣」,包含外包裝、內包裝、產品標示貼膜,甚至打印在晶片上若有任何「Made in Taiwan」全都不會被中國大陸海關放行;這就如同這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環台軍演直接輾壓「海峽中線」,無視「12海浬領海主權」,徹底對國際上宣示這一切都屬於「中國領土的內海」一樣,中國大陸將在國際經貿上直接根除所有的「台獨意識」。罪魁禍首是誰?當然是拜民進黨政府執政這十幾年來,在外交與經貿上不斷的在玩「貍貓換太子」的概念偷渡遊戲所賜,民進黨政府到處將「中華民國」偷換成「Taiwan」、「ROC(Taiwan)」、「中華民國(臺灣)」,既然你民進黨政府自作聰明,那我就一刀割下去,連「ROC」、「中華民國」一併剷除。
民進黨政府面對此情此景,目前還看不到有任何對策與作為。要求進出口商「愛臺灣」別出口大陸、別自大陸進口?對不起,辦不到。民進黨政府也沒辦法求美國政府、日本政府、歐盟、東南亞國家對自己國內企業下令,要求各公司工廠「別理會中國的海關規定」;因為這一切都是中國大陸海關的規定,無關貿易制裁,你的貨物要經過大陸海關進出口,就只能乖乖遵守人家的規定。過往許多國際局勢分析家都很樂觀的認為,一旦台海發生戰爭,美國、日本、歐盟等國家一定能以「對中國進行經貿制裁」來逼中國大陸退讓,可是他們可能都沒有料到,中國大陸會在這個時間點使出這一計狠招,不用等到別人找理由來對中國進行經貿制裁,中國大陸就先對臺灣民進黨政府使出經濟戰爭的重拳,砸在原本是抽象的「台獨意識、臺灣價值」所依存的「臺灣經濟命脈」之上。所謂「打蛇打七寸」,這種戰術不需要東風導彈,不需要殲-20,也不需要南京艦、遼寧艦、山東艦,這一場跟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環台軍演同時展開的「台海經濟戰」不是演習,而是真槍實彈地朝著臺灣席捲而來,這一切要先感謝烏克蘭的澤倫斯基,因為中國大陸從俄烏戰爭中,歐美等國對蘇俄所進行的「經濟制裁七傷拳」中獲得了靈感與啟發;也要拜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女士這次訪台所賜,是她給了中國大陸藉口與機會,發動了這一系列「鎖台、困台、窮台」的「不流血戰爭」。
惹出這些禍端的始作俑者是民進黨政府,可是受害的,永遠是中華民國的2350萬人民。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